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 - welcome首页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 组织机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

 

一、历史沿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身前身为首都师范大学德育教研室,是北京高校德育研究会发起单位。德育教研室成立于1982年2月,是校党委机关的一个部门。2001年德育教研室并入政法学院。2002年9月德育教研室与政法学院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合并,独立建制为“两课”教研部。2006年成立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德育教研室更名为德育教研部,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中四个教研部之一。2015年在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重组时,在之前成立的德育教研部的基础上,按照“05”方案所确定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名称,进一步落实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责任,改为现名。

二、承担任务

    本教研部为全校本科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同时招收和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根据现有师资状况,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培养侧重点是以通过跨学科交叉研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涉及研究领域和招生方向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队伍建设

    教研部现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在岗多数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匹配、教学研相结合、高学历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四、教学科研

    在课程教学方面,教研部秉持政治理论课与通识课相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为本科生开设过“西方伦理文化”“环境伦理学”“教师职业道德”“中学德育专题研究”“伦理学”“青年热点问题研究”等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目前开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西方人生哲学比较”“社会思想名家”“中外教育交流史”等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为研究生开设过“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现代西方伦理思想”“西方伦理学专题研究”“当代伦理问题研究”“学校德育热点问题研究”等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目前开设或参与开设的有“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等。

    在科学研究方面,教研部集体攻关、团结协作的基础上,积极承担了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专项任务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近20项。共出版了包括教材、教辅、学术专著在内的著作近20部,学术论文200余篇。

五、所获奖励

1. 赵军华主编《新编中华伦理》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第六届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1年青年优秀读物奖。

2. 张鸿燕参与的“大学生诚信伦理研究”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六、特色优势

    教学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早在1982年,针对大学生实际在全国率先开设了面向全校学生的“人生哲理”讲座;1984年3月起,开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1986年被列入必修课程,并记入学分。1988年8月,根据国家教委发布的文件精神,开设“大学生思想修养”“法律基础”“人生哲理”“形势与政策”全部五门课程。1994年,根据我校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与要求,德育课程在内容、形式及教学时数上均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调整,进行三项专题教育:“大学生活指导”“教师职业道德”“形势与政策”,并开设“中华伦理”“法律基础”两门必修课。1998年,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联合颁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再次进行课程调整,在大学生中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课。2005年,按照“05方案”从2006级本科生开始全面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教研经验丰富,成果丰硕。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是教学研究的成果化形式。我们在课程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十分重视和适时地编写、出版教材。从课程最初形成至今,以前德育教研室、部和现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编写和组织编写的用于我校学生使用的教材近20本。其中人生哲理教材有:《人生观教育讲义》(1982年内部印刷,王殿卿、詹万生编写,为全国高校第一本人生观教材)、《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1983年,王殿卿为主编之一,詹万生编写其中的“人生观篇”,为全国高校出版的第一本德育课教材)、《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修订版)(1985年,王殿卿主编)、《人生哲学》(1987年,王殿卿、詹万生主编)、《人生哲理》(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教育课试用教材)(1988年)、《人生哲理》(1989年,王殿卿主编)、《人生论》(1991年,龚群主编)、《人生哲理教学参考》(1991年,詹万生主编)、等;法律基础教材有:《大学生法律基础》(1987年,赵军华、谭钧主编)、《法律基础》(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教育课试用教材)(1988年,赵军华 乔丽娟主编)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6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赵军华老师参与编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立体教案》(2016年,由张鸿燕主编,教研部成员参与编写)。

    师范特色鲜明,重中华伦理。教研部历来注重对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讲座是我校一大特色。在大学综合化趋势下,我们坚守师范特点,二十几年持续聘请优秀中学教师、校长给师范生开设讲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受学生欢迎。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为学与为师》(赵军华、李春玲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中华伦理和传统美德教育教学,并编写了系列教程,主要有:《中华伦理》(1994年,1996年修订版,王殿卿、赵军华主编)、《新编中华伦理》(1998年,赵军华主编),《明德》(共二十期,促进中华伦理研究与教学的内部参考资料)。此外还编辑了若干“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阅读资料”以供教师和学生讲与学之用。一些家长深为他们年轻时缺少传统文化教育表示遗憾而认为,现在学校对他们的子女进行这方面教育太有必要了,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